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
作为叛逆孩子学校心理老师,近十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工作,我经常都在和厌学的孩子打交道,对每一个孩子厌学的成因,都不得不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去考虑,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的心灵滋养靠父爱母爱来提供。
学校则是孩子获得知识,接管正面管教的不二场所。而社会风气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如同雾霾一样污染着孩子们的心灵。
对于孩子们厌学的现象,既有共性的原因,也会因家庭各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性,下面我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展开分析。
1、家长过度关注应试教育,轻视家庭教育。
我们都知道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当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围绕孩子的学业做充分准备时,从那时起就已经把孩子绑架在应试教育的战国之上,结果从幼儿期的早教,到兴趣班的选报,再到小学阶段的课外兴趣班和辅导班,可谓是倾其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是细看看,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花在家庭教育本身上面呢?
2、家长自身育儿素质较差,错误育儿观念和方法成了厌学的推手。
在我接触的所有厌学问题的案例中,几乎没有一位家长家庭教育素质是及格的。家长们常常是对孩子非打既骂,试图用强制手段让孩子们去上学,去完成课外作业。
结果在这种强迫之下,孩子们发现学习是非常不开心的事,也不可能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感。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成了学校教师的提线木偶,不管对与不对,都把压力倾泄在孩子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学就每天写作业到很晚,恶性循环之下,能不厌学吗?
3、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德育不重视,喜优厌差,让成绩不好的孩子倍加失落。
很多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好习惯培养,到了学校课堂上自控力会很差,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较多,课堂听课效率较差,动不动就会被老师当堂批评,次数多了,就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内心就会反感老师,既而反感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当孩子在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时,自然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做课堂练习,甚至是课外作业。所有的厌学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恶语相讥。
4、家里隔代老人的溺爱,成了很多孩子被娇宠之下不愿意学习吃苦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厌学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老们大都过度溺爱孙辈,要什么给什么,不要的强塞给孩子。结果在过度给予的情况下,使很多孙辈习惯于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越是溺爱,越是懒惰,这已经成了隔代教育问题的标志。还有很多老人,对儿女正常管教孩子,横加干涉,这就更导致孩子的成长出现管教失控现象。面对隔代教育的影响,很多年轻父母又狠不下心和老人分开生活,始终无法为孩子营造良性的成长环境。
5、社会上流传毕业即失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漫延到小学高年级和中学。
在做厌学案例的过程中,曾有多个孩子对我讲,我上学有什么用,我爸爸我妈妈初中还没有读完呢,照样挣大钱,我们家现在不一样过的挺好的。
还有的孩子讲,经常听大人们讲,上个大学有什么用,毕业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现在不是流行没文化的都是老板以,高学历的都是打工仔吗?听听,这些孩子说的这些话,哪是他们年龄段所能说出来的?这皆是从大人们口中模仿来的。这样的负面思想影响,孩子不厌学才怪。
1、学习目的不明确。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很多孩子就已经有了家庭作业,在没有能力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就硬着头皮去写,结合使很多孩子对写作业过早产生畏难情绪。
在引导孩子怎样对待学习目的这块,不少家长完全忽视,甚至也不知道怎样去引导。结果就会让孩子们对上学读书产生了困惑感。而这个困惑感,每个厌学孩子又都不一样。
2、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凡是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学习能力较弱,而学习能力又包涵着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等。
这些基本能力学校老师只能做少部分培养,绝大多数都要靠家长通过亲子陪伴来完成,可是家长素质差自然就无力去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当孩子处于上面共同的问题困扰中,同时又因父母培育能力差影响时,自然无法获得良好成绩。
3、网络与游戏的吸引。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出现,很多孩子从小学阶段就迷恋上手机和电脑游戏,一但家长管理不当,很容易让孩子们上瘾。一边是孩子对网游戏的饥渴感,一边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强迫,两者叠加起来就造成孩子厌恶学习。
尽管有些家长会干涉孩子们用电子产品,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
结果就造成负强化,很多孩子就是因为玩游戏,玩到初中就已经荒废了学业,过早就辍学了。
4、没有真正的阅读空间和兴趣。
很多厌学孩子从小就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导致孩子们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知识,而这些知识远远满足不了成长的需求。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再加上隔代教育的影响,使孩子心灵得不到滋养,认知和分辨力都普遍较差。
可是很多家长却把注意力始终紧紧盯在孩子学习之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无法获得阅读的快乐感。
当学习没有快乐感,又无自由玩耍的空间时,孩子就会把玩夹杂在学习之中,结果造成效率低下,步步跟不上教学节奏,直到有一天,完全跟不上进度,课上听不懂,最后放弃努力。
5、缺乏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让孩子们的情感道德无法提升。
纵观那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往往在家都会有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教育,家庭里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孩子每天生活节奏感非常强。
到了什么段该做什么事,秩序井然,孩子在这种良好家庭生活秩序的节奏中,既能得到爸爸或妈妈的陪伴,又能有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还能静下心来阅读或课外学习。
但是对于缺乏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的孩子,则永远生活秩序一团糟,家长每天像赶鸭子上架一样,只为了让孩子快点写作业。结果在不断发生的亲子矛盾中,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
1、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学习育儿知识。
我在做厌学问题孩子案例指导的过程中,每次都需要让家长和孩子同步上课,从家长身上分析出问题,让家长看到自己的问题,再让孩子来确认是否属实。
当家长清楚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做改变时,我会鼓励孩子去督促爸爸和妈妈学习。这样一来,反而让孩子承担起了一定的责任和使命,只要信任孩子,愿意接受孩子的监督,亲子关系很容易得到积极的改善。
而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愿意学习,愿意改变,就容易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和以前不一样了。
2、改变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习,忽略孩子心里诉求的现状。
在和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我问一些孩子,你愿意经常听到父母赞美的话,还是愿意每天被训斥和责备呢?孩子张嘴就说,当然是愿意被表扬喽。瞧,孩子们多渴望父母肯定与表扬自己啊。
再问孩子们,相比每天被盯着写作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孩子们大都说,我想让爸爸和妈妈陪着我玩儿。瞧,孩子的心里,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在学习之前,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放松地玩耍,而后再开心去学习。
陪伴是让孩子得到心理安全感的保证,然而很多家长做不到,因为他们心里从来没有重视过孩子的诉求。
3、家长面对孩子时多点微笑和宽容,少一些批评和强迫。
孩子们从小都愿意讲理,因为讲理在很大程度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可是很多厌学的孩子父母普遍不讲理,也不懂什么规则,只是认为我爹娘老子,你是我生我养的,你就必须要听我的。
当你每天冷冰冰的面孔,生硬的语气面对孩子时,换位想想,你内心是什么感受?很多厌学的孩子对我说,非常讨厌爸爸妈妈每天说话语气那么难听,非常不鼓励他们动不动就批评我,甚至拿我和别人家孩子去比。
恰是因为家长忽略了孩子内心最需要的柔软,总是以刚性的冷漠面对孩子,才导致孩子想得到父母的爱成为了一种奢望。
4、制定家庭规则,让每个人都讲理,过有秩序的家庭生活。
如果想让孩子内心秩序感得以构建,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规则建设,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你肯定懂。
只是你是否愿意做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不按规矩出牌,并随意给孩子立不平等的规则,只要求孩子遵守,自己却成为规则的破坏者,才会让孩子心有不服,随意不遵守规则,不听父母的管教。
如果家长知道问题在这里,请你一定要成为守规矩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全家人在家庭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5、降低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期望,不断肯定与鼓励孩子的努力。
孩子之所以放弃努力,是源于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的不断失望。如果家长明白这点的话,你就需要重建自己的成绩观,降低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期望,把重心放在做好亲子陪伴,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中来,让孩子心里重建安全感。
当孩子基本学习能力培养被提上日程后,孩子内心就会不断充实,对生活的态度会发生悄然的变化。
由原来的消极慢慢过度到积极。而家长必须要不断肯定与鼓励孩子的努力,才能让孩子获得上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说到这里,你认为难吗?如果说难,就难在你是否能下功夫重塑自己了。
叛逆孩子学校心理老师结束语:花了这么长篇幅写下这些文字,我希望那些正在厌学的孩子父母能看到,如果你看到了,希望你能认真做对比阅读和思考,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并改正之。
对于那些孩子还没有厌学的父母,你也不妨从中找找自己的不足。如果大家都谦虚好学上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优秀父母,也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推荐阅读】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沟通 有关“与叛逆期孩子沟通的9个技巧”,叛逆期这也是每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发育过程,只是每个孩子的反应各不相同。所以建议每一个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时,对孩子的 ......More>>
六岁叛逆期的处理方法 孩子从可爱到叛逆可能只是短短六七年的事,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叛逆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十分头疼,毕竟这个时候孩子很多人生观都在养成,叛逆不利于家长给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6岁孩 ......More>>
三年级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 三年级学生应该是十岁或者十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发育接近成人一半,体能和心力发育达到一定程度,对家长体能依赖减少,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外界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 ......More>>
八岁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 八岁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孩子叛逆期不可怕,家长们不必惊慌失措,要知道叛逆,其实也是孩子成长的体现,家长们只要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战胜叛逆带来的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