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吃苦好吗?
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孩子吃苦,这话很有道理呢。
一谈到吃苦,从教育角度来分析,就是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从小不怕累、不怕疼、不怕冻、不怕热、不怕饿、不怕委屈、不怕压力等。
1、不怕累。
孩子们在小时候的精力和体力恢复的特别快,你看他们在追逐打闹游戏时,哪怕是满头大汗,也见不到哪个孩子喊累的。但是一放在学习当中,为什么不少孩子就喊累呢?其实都是家长过度宠爱造成的,大人怕孩子累着,于是便心疼。大人的误导会让孩子从心理上认为,写作业或学习时间长了,就是很累的事,结果就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让孩子适应一定的超负荷脑体劳动,这是成长的必需,家长不必大惊小怪。
2、不怕疼。
孩子们对疼痛感的忍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性,凡是对疼痛特别敏感的孩子,往往都是受点小伤后,大人就会过度安慰,甚至有时看到孩子受伤后,有些妈妈还会掉眼泪。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心理暗示,疼痛是很可怕的事,结果就在疼痛忍耐方面非常弱。如果家长在孩子受点伤,或者生病时多不是过多安慰,而是说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孩子就会真的感受到一种坚强力量,慢慢就不再乎小伤小痛了。
3、不怕过冷过热。
老话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就是讲人的身体需要经历过冷或过热环境温度的锻炼,只要练多了,身体的适应性就会非常棒。但是如果天一凉,马上就让孩子多穿衣服,这就使孩子失去了身体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会,从而造成孩子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变的非常脆弱,极容易感冒或发烧。同理在炎热的夏季也一样,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动不动就开空调或风扇,也会让孩子机体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变差,容易中暑。
4、不怕饿。
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实在太好了,一日三餐,孩子们都不缺营养。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无法去体验饥饿的滋味,反而降低了孩子们意志力。换作我们小时候,那时经济条件差,经常是处于半饥饿状态,但就是那种条件的艰苦,孩子们也都没有怨言,也都适应当时的环境。如果现在家长们过度保障孩子,使孩子们没有机会体验饥饿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就拿学习来说吧,如果孩子学习态度不好,那不妨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吃饭,你看孩子会不会学习态度有改变,一顿不行,就连续几顿,直到孩子有改变。
5、不怕委屈。
委屈是人在被误解,或者不理解的情况下,内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痛苦性质的情绪感受。懂教育的家长,会在孩子受委屈时,不过度同情孩子,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去过度安慰,了解到事实真相后,待孩子情绪缓和后,再进行引导和正面教育。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被别人欺负就替孩子鸣不平,保证会让孩子受不了一丁点委屈。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就会非常脆弱,只要自己感觉不顺心,不如意就会苛责于他人。别小看孩子吃亏受委屈,这可是关系到孩子抗挫折的商数,关系到孩子性格是否坚强呢。
6、不怕压力。
在孩子们的生活世界里,也会经常遇到压力,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怕老师批评,怕父母责罚,精神上就会很紧张。如孩子在参加一些比赛活动时,内心会紧张,怕自己赢不了。如孩子在被别人欺负时,不敢还击,怕自己会被打。如孩子在被别人嘲笑时,会心里产生焦虑情绪,这也会造成心理压力等。如果家长真懂教育,就会在孩子遇到一些带有压力性质的事情时,及时正面引导,激励孩子做勇敢的自己,长期教育会让孩子不怕压力,变的性格坚强,拥有自信,不怕输。
总之,让孩子从小不吃苦,会让孩子变的心理非常脆弱。越是心理脆弱的孩子,往往越容易出问题,如果家长能我上面的分析中认真去思考的话,你可能会从自己平日里教育孩子的行为中,找到做错的地方。如果你真能意识到自己有错误的育儿观念,建议你及时矫正,千万别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因为你不可能一直为孩子提供护佑,必须要教孩子学会迎接困难挑战,适应环境的能力,才会让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社会时,有能力去承接一切逆境。
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吃苦好吗?
非常正确。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呀!在娘家时“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话都是脱口而出,从不经过大脑,为什么?父母哥哥宠得厉害呗!记得我都十四岁了,有一次哥哥让我给茶瓶里灌开水,吓得我爸妈大惊失色,连声批评他:“你这个傻瓜,要是把妹妹烫着了怎么办?”结果呢?他们千娇百宠的大脑袋女儿,结婚以后在婆家煮不来饭、说不来话(老是说错话,和公婆妯娌说话也是想啥说啥,从不过脑子,因为我在娘家随便惯了??),天天惹祸,被心思缜密的二妯娌算计过多回,好事做尽了却还是不逗公婆喜欢……说得好听一点叫情商低,说得不好听叫二傻子??唉??所以现在我女儿利用大学的空余时间去补习班兼职,我举双手赞成;她打电话回来说,那些低年级的孩子补习时不听话,她这个助教老师快累死了啥的,我丝毫不同情可怜她,就是要让她多锻炼锻炼,才不会像我一样变成二傻子。
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吃苦好吗?
我认同,孩子出生后,他该吃的苦头,就应该让他自己吃,作为父母,不能替代他吃苦,因为父母护不了孩子一辈子。
苦,可以分成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
学习的苦昨天看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初中三年,做完的试卷码起来,比这个女孩还要高,每天写作业能写完一根笔芯,也就是一万多字,想一下,苦吗?当然苦!可是,她考上了她心仪的高中,果实是甜的!
孩子只要是上学,就要读书朗诵,就要写作业,还要风雨兼程去学校,这是很正常的,是每个求学的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阻挠孩子的成长。
生活的苦一个人,只要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洗衣服、做饭、做卫生,那是很正常的。现在,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帮他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好了。我们能保证,孩子长大了,能找到一个帮他把所有家务都做好的另一半吗?
思来想去,生活的自理,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力。让孩子拿起拖把、扫把和抹布,成长起来吧!
苦,还可分为肉体的苦和心志的苦
肉体的苦不管是生活的苦,还是学习的苦,只要我们能用我们的双手来解决,那都是肉体上的苦,相对心志上的苦,那都不叫苦了。
心志的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失败,经历挫折,这种苦,看不到,却是最折磨人的。但是,孩子却很有必要尝尝这样的苦头。
当孩子面对这种苦头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正视我们眼前的困难,这样,才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而不是忽略眼前的困难,放弃与困难相对的成功。
比如说,孩子参加竞选小组长失败了,有的家长会说:“小组长有什么好当的?”这样说,表面是在安慰孩子,其实是堵死了一条孩子通向美好的路。
家长可以说:“没有选上组长,是因为什么呢?你和选上的组长,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这样帮孩子分析问题,孩子会坦然的接受失败,并为再下一次的成功努力。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由此可见,孩子吃点苦头,是很正常的,也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
浙江全封闭式学校心理老师推荐阅读:
厌学症的表现 厌学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