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吗?
养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天性。那什么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解放孩子的天性呢?我们对解放天性是否有失偏颇呢?谈谈我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1、玩是孩子的天性,求知欲也是孩子的天性。
一提到解放孩子的天性,我们就会把学和玩对立起来。好像学习就是压抑天性,只要玩才是解放天性。其实,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孩子4、5岁时,就开始问父母各种为什么,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所以,学习和玩耍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让孩子在学习或玩中感到快乐,玩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一味解放天性让孩子丧失竞争力。
有时我们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要对自己负责,学不学是他自己的事,兴趣很重要,要按照孩子的天性来绝不强求。
可是孩子年龄小,自我管控能力差。如果父母没有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和自律意识,只是一味释放天性。只会让孩子丧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将来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3、被捧上天的“解放天性”只是西方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十分羡慕西方教育,认为自己的孩子深受中国应试教育的荼毒。而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快乐教育”、“释放天性”,西方的小朋友似乎都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可深入考察后发现,国外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放学后,孩子会参加各种精英培训课程,一点都不比国内少,甚至压力更大,更加复杂。
而被捧上天的“解放天性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
一味解放天性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孩子竞争,失去改变阶层的机会。
4、“解放天性”可能是放弃、放纵的代名词,孩子无法探知边界和底线,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小偷和他的母亲》就讲了一个母亲从小爱孩子,放纵孩子偷东西最后被抓的故事。孩子被押赴刑场,要求对其母亲讲几句悄悄话,结果咬掉母亲耳朵的故事。小偷恨恨地说:“不是你从小放纵我,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解放天性不是一味地放纵,顺着孩子。而是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兴趣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自律意识,给予孩子一定自由和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找到自己的热爱,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养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吗?
根据心理学理论,小孩子的天性主要是爱玩、好奇、调皮、求胜心强。教育应该科学顺应孩子的天性,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社会属性。
教育应该科学顺应孩子的天性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发现和接纳,家长要倾心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适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关注、支持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 如果家长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发展的平台、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探索,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潜力无穷。家长在教育、指导孩子时,切忌按自己的思路去约束孩子、按惯例去给孩子套“紧箍咒”。孩子的天性一旦被泯灭,就会发展成思维僵化、任家长摆布、毫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所谓的“乖孩子”。
1.关于孩子爱玩的天性
老舍、巴金等文坛巨匠都主张儿童多玩耍、多游戏,李大钊先生教育孩子也是“要玩尽情地玩,要学认真地学”。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往往与其兴趣有关,他爱鼓捣乐器,说不定将来就能成为莫扎特;他爱鼓捣玩具,说不定将来就是爱迪生;他爱乱涂乱画,说不定将来就是毕加索。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的爱好,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培养其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基础。实践证明,科学地玩也是学,玩耍不仅是孩子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直至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缓解孩子压力的有效途径,能有效避免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认为孩子玩耍是不务正业,反对孩子玩耍的行为,必然会压抑孩子的活力,阻碍孩子与大自然和小伙伴的接触与交流。可以说,不会玩的孩子是不会学习和生活的。
2.关于孩子好奇的天性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原。”好奇使儿童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许多科学家的成长,正是源自好奇心;许多伟大的分明,也都是源自好奇心。如果牛顿不对自然下落的苹果产生好奇,就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理论;如果郎朗小时候不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成就杰出的钢琴家。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忽视冷落他们,更不应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多给他们切身体验的机会。
如果对孩子的好奇和不断追问感到厌烦,对孩子不予理睬、胡乱应付或者厉声斥责,就会使孩子的好奇心被压制、求知欲被泯灭,久而久之,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便止步不前。
3.关于孩子调皮的天性
小孩子精力旺盛,撒个娇、耍个赖、搞个恶作剧、做些成年人不能理解的事是其天性,他们是在向你卖萌、以示可爱,即使有些出格,许多情况下也不是有意为之。比如,你让孩子收拾玩具,却看到他在捉蚂蚁,你可能以为他不干正事,其实他在认真地观察蚂蚁的动作、与蚂蚁交流对话。
如果对孩子的调皮不加分析和辨别,就武断地斥责,很可能会泯灭孩子探究世界的兴趣。一旦孩子变成你希望的“乖孩子”,他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就几乎丧失殆尽了。
4.关于孩子好胜心强的天性
小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优秀、强大的一面,以得到别人的羡慕、大人的夸赞。拥有好胜心是好事,在好胜心的激发之下,孩子往往可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使得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做起事情来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了好胜心,孩子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游戏或动作状态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领先优势,并取得进步和成功。只要不有损于别人,家长就应该积极鼓励孩子的好胜心。
如果打击孩子的好胜心,一味要求其低调,就会使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敢与人争高低,丧失了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其身心发展自会受到影响。
教育不能盲目顺从孩子的天性
孩子毕竟身心没有发育成熟,做事欠考虑、不计后果。如果一味顺从孩子的天性,很容易导致孩子“乐不思蜀”、任性而为,误了学习、锻炼等正事。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培养孩子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属性,即让孩子遵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法律、道德、伦理规范。
1.爱玩不能疯玩。玩耍是劳逸结合、忙里偷闲地玩,要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的事务及适量的家务。
2.好奇不能越轨。探究事物的原委也要在法规道德底线之内,可以探究大自然奥秘、社会科学知识,但是黄赌毒绝对不能沾,有关别人隐私不能探听。
3.调皮不能伤人。可以适当开玩笑,或者自娱自乐,但是不能以伤害、取笑别人为乐,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乐。
4.好胜心强不能打压别人。不提倡孩子低调,该表现的就要表现,该竞争的就要竞争,但是必须符合法规道德标准,不能不择手段打压别人,不能取笑别人的缺点。
结语
孩子是社会的人,科学顺应孩子的天性,必须以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属性为前提。
养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吗?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吧,首先我个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我们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在某总意义上说,我们人类还真是对应上了宗教里所说的七宗罪,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用法律,道德,规则约束住了我们心里的拿份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当父母的,最重要的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对社会的认知,独立性。
正确的价值观,是让孩子知道那些是对,那些是错,心中有自己客观评价标准。对社会的认知,让孩子理性的面对社会现实,走出童年的童话世界。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独立的个体。
以上三点,都是要运用道德,规则的约束。放养孩子,解放天性,让孩子完全走进自我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约束,我认为这是下毁孩子,其实现在说的解放天性,最正确的理解是,去发掘孩子的天赋,找到自己孩子强余别人家孩子的地方,即使是这样,也是要在受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的,反正我是不同意解放天性的。
问题孩子教育学校心理老师推荐阅读:
青春期孩子顶撞父母怎么办?父母要掌握这五点沟通原则
青春期孩子真难懂 怎样跟青春期孩子沟通
开导早恋女儿的话 劝诫孩子早恋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