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间的打闹?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喜欢热闹,喜欢玩游戏,尤其是互动式的游戏深受孩子的喜欢。
打闹是孩子与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
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了解和摸索这个世界,了解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孩子同其他孩子的打闹的问题?
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与同伴玩耍,这是他自身运动、游戏、交往的一种正常的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所以当他兴奋起来时,就很难平静下来听成人的劝告。
孩子体力充沛,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嬉戏,这原本是件好事。
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常常一高兴,就忘了考虑适宜的场合、地点,是否安全等因素,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确让人担忧。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何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去“打闹”呢?
面对孩子的打闹,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适当引导孩子开展有益的运动与游戏,满足他多种需要。
增强孩子安全意识,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在打闹过程中的幅度。
家长最好参与其中或者旁观,及时制止不合理的嬉闹。
打闹时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运动之一,家长千万不要怕伤到孩子就制止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玩闹、嬉戏。
如何看待孩子间的打闹?
说一下身边的和亲身的经历。
不同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半男孩,一个三岁女孩,两个人在楼道打闹玩,家长在屋里说话,这时发生了一件谁都想不到的事,三岁半男孩把三岁女孩从楼道上推下去了,对,就是推下去了,女孩哭的嗷嗷的。但是庆幸的是,女孩没出事,孩子被吓着了,从此看见这个男孩就躲着走。
后来有一天我领着晴天在楼下玩,碰见了这个小女孩,晴天在楼前的台阶上,跑上跑下的,小女孩一把把晴天从台阶上推下去了,我就在身边,一下子接住了孩子,晴天17m+,还跑不利索,哪能受得了一个三岁孩子的推搡,如果我当时不在身边,有可能直接被推到而摔着。
所以怎么定义什么是孩子之间正常的打闹?我觉得家庭教育观不一样,孩子之间的价值观就不一样,无论我们怎么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但是在打闹中,由于玩的热火朝天,忘乎所以,早把家长的话抛之脑后。打闹中如果有点小摩擦,孩子就很容易出现打人等行为,这时一些孩子本性就暴漏了,有时就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我会告诉晴天,会伤害你的人不要跟她玩,就像那个三岁的小姑娘,也许他没有坏心,只是试试别人曾经在她身上做过的事情,但是这种行为就已经足以造成伤害,三岁的孩子应该有这种是非概念了。
作为家长,我觉得更多的是,第一是保护好孩子,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保护孩子不受伤才是正道。
第二,告诉孩子怎么选择合适的玩伴,我们帮孩子去观察,哪个孩子性格更稳当,让孩子从小学着择友而玩,不是跟谁都可以在一起打闹的。
如何看待孩子间的打闹?
孩子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时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地带有游戏的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
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不吃亏其实
是父母的想法。所以孩子们刚刚打过了,眼泪一抹,又搂抱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
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让孩子打回去,这其实是在传递给他们一个错误
的社会交往方式,当孩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儿童。这样的孩子,朋友比较少,对他将来的成长也
是非常不利的。父母要让孩子多动脑子去思考,想办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浙江全封闭式学校心理老师推荐阅读:
厌学症的表现 厌学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