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教育学校的博客

招生咨询:400-8898-486

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家的小霸王出门后就变成了小怂包?我也一样,并且曾经一度十分苦恼,生怕孩子以后长成“两面派”。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窝里横、外面怂呢?浙江特训学校心理老师通过观察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孩子出门少,社交能力弱

  大多数孩子出现“窝里横”现象,是由于孩子出门比较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像家里的爷爷奶奶父母都是熟悉的人,外面的人对孩子来说都很陌生,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之前,孩子会显得十分“小绵羊”,其实很正常。毕竟,哪怕是经历过风雨的我们,在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场景时,也会整个人都不自在,话变得很少,好像性格很内向一样。

  第二、性格比较腼腆,接触陌生人时会不自在

  还有一部分孩子则主要是因为性格比较腼腆,在家里时,由于爷爷奶奶宠着,父母惯着,性格中的羞涩成分会被很大程度上稀释,让家长误以为自家小孩其实性格很开朗。但是,性格这种先天的东西是骨子里的,变化再大,根本不变。所以,当周围的环境变了时,孩子的性格自然会变回原本的腼腆。

  第三、父母“三观”畸形,育儿理念有问题

  我还见过一类孩子,家里窝里横,外出秒变小绵羊,因为他们的父母本身“三观”畸形,在育儿理念上出了问题。比如,在家里无底线地纵容,孩子怎样都可以,怎样都可以原谅,但是在外面时,却要求孩子必须要像个正常乖巧的宝宝一样,否则就会招致十分严厉的惩罚。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家里自然可着劲地折腾,外出时就变成了看着很好欺负的小怂包。

  那么,如何可以避免孩子“窝里横,外出怂”呢?

  一、多带孩子和小朋友玩耍,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我女儿在刚开始会和小朋友玩耍时,“窝里横”气质十分明显。但是,随着她下楼玩耍次数的增多和规律化,她渐渐交到了几个固定玩耍且脾性比较相投的小朋友,然后,她慢慢就变得家里家外一个样了。

  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出门玩耍,鼓励孩子多交小朋友,和小朋友分享玩具、零食,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耍等等。时间久了,当孩子养成了基本的社交能力后,会有很大的改变的。

  二、家里时不纵容,外出时多引导、鼓励

  孩子“窝里横”,家长的纵容“功不可没”。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父母首先要反省,然后做出改变。

  在家里时,父母不能无底线地娇惯,该遵守的规则一定要让孩子遵守到位,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尽可能地不要让孩子有“窝里横”的机会。在外面时,当孩子羞涩腼腆无法融入时,可以蹲下来进行引导,鼓励孩子参与其中。甚至,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先融入进去,孩子自然会渐渐自在起来。

  三、端正育儿理念,告诉孩子,“做自己就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由于孩子某几次在家里脾气很大,外出时却很胆小就给孩子下定义——这孩子是个“窝里横”。好的“标签”对孩子有着好的推动作用,但不好的标签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切忌不要随意给孩子下定义、烙标签。

  再者,父母要改变理念,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孩子要听话,要乖巧,尤其在外人面前。听话、乖巧的孩子未必是有前途的孩子,也未必是孝顺的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的是你原本最真实的样子,做你自己就好”。


  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习惯这种东西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好习惯和坏习惯止痒养成了之后都很难再更改了,那要是坏习惯真的是比较麻烦。隔壁邻居家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对这个独孙宠得不能行,平时要啥就是一声,只要能满足的绝不会落下,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哭闹个不停,现在父母都快管不住了。

  平时在家里就跟个小霸王似的,谁也不敢惹,爷爷奶奶依然不在意,还说自己的孙子就是要无限的宠爱。可是尽管在家里一副老大的样子,在外面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得连话都不敢吭一声,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1.孩子的性格原因

  由于平时在家里蛮横惯了,没有人敢跟他对着干,出去见到别的小朋友之后人家都在一起玩突然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围着自己转了,瞬间就会很失落,然后产生害怕的心理。渐渐地就会更加助长他的性格,在外面特别怂不敢说话回到家脾气更大了,想把火全部发泄出来。

  2.沟通能力不行

  这点还是主要跟家长平时的教育有关系,孩子从小就处于自我为中心,不在意别人的立场和观点。到学校后同学们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让着他也没有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他就会讨厌和别人沟通甚至不爱说话。在别人看起来以为是很乖,其实不知道他到家后会是什么样子。

  3.多带孩子出去社交

  如果他长时间封闭自己的话就会造成更严重的逆反心理,平时没有朋友只能自己玩,好东西没有地方和对象分享,心理的郁闷一直在积压着。这样会经常控制不住情绪,父母应该多跟孩子沟通,带他出去认识朋友打开心扉。这样会从心理上得到释放,教育这一步非常重要。


  孩子窝里横怎么办?

  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规则和外部社会规则的不一致。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在家里脾气大,是因为家里的人会让着他,而且会为了他改变一些游戏规则或是将要求变得宽松一些。

  但是在外面的时候,别人很少会让着孩子,不仅如此,还会严格执行社会的规范和游戏规则。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非常“难受”和“有压力”。一方面需要压着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想要融入社会生活当中。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冲突。这种内在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回到家中脾气就会更加不好,想要发泄心中压抑的一些情绪。

  面对这个问题改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越早处理越好。带着这个观点和认知, 来处理这个问题。如果父母本身的权威感在之前没有建立起来,要从建立权威感开始,这个过程就会慢一些。

  1.家庭成员对规则有着清晰而统一的界定。

  如果不能达成统一,孩子就会产生混乱和迷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遵循谁的规则。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家庭中的规则要跟社会普遍认知的规则相一致。

  3.家长坚持自己的底线,并且跟孩子讲清楚违背规则后要承担的后果。

  4.让孩子慢慢将这种规则内化为自觉行为。

  其实,对孩子行为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而在于“教”,教给孩子如何跟整个社会相处,如何跟他人相处,如何跟自己的内在和谐相处。


  叛逆孩子学校心理老师推荐阅读:

  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胆小怕事怎么教育

  孩子觉得父母偏心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逃学父母该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