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让家长读书,自己却不读呢?
我认识一家人,父母工作忙碌,但是对孩子要求很高,管教十分严厉。
孩子放学回家,刚吃完饭,父母就催促他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去背英语,睡前还要读半小时《胡适文选》。到了周六周日,不是练钢琴,就是学美术。父母都是粗人,不知道他弹得画得怎么样,所以他们就卡死数字,钢琴要练两小时,素描要画六张纸,少一分一秒一张一页都不行。本来这个孩子对学习挺有兴趣的,可是慢慢就变得厌学了。你要是跟他理论两句,他比你还气愤:“……你们上班累,我上学还累呢!你们回家了一个斗地主,一个看《非诚勿扰》,我还要练琴画画。凭什么?”
现在我们回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四、五岁的孩子,特点是什么?
一是好动,二是模仿能力强。
这个年纪,你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要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那比杀了他都难受,说不定以后还会厌恶读书。
你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你若想让他读书,自己就要先读书,尤其是在他面前读书。让他觉得读书就像是男人的酒,女人的高跟鞋,带有一种象征性。他就会迫切地想去尝试。
孩子的读书习惯不能靠刻意培养,而要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记得看过一句话写的挺好,但是不记得是谁写的了:
中国家庭教育之悲哀,在于长辈惯于言语说教,少有身体力行的示范。
为什么孩子喜欢让家长读书,自己却不读呢?
孩子喜欢让家长读书,自己却不读,可能是因为:
1、孩子想让家长陪他,读书只是一个理由或借口;
2、孩子不喜欢或者不理解书中的内容;
3、让家长读书,这样没人盯着他,对着他唠叨,孩子就能愉快地玩耍了。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做示范,尽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学习。
对于还没开始认字的孩子,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选购喜欢的绘本、故事书等,由家长讲给孩子听。等孩子听懂了,再教他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讲出来。
认了字的孩子,自己已经会简单阅读了,家长可以跟他一起读,再由孩子把故事内容讲给你听。对于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孩子读书的意愿就会更强。
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在学习之余,陪他一起选购适龄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了解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为什么孩子喜欢让家长读书,自己却不读呢?
看得出来,咱们对这种孩子的行为非常困惑,不过啊,这是好事。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孩子好好读。为什么呢?
1、家长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要父母是陪伴着孩子长大,父母的声音对孩子来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不论是沙哑还是难听,都是这样。因为父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安全,有依靠。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声音不多多给予孩子呢?
2、家长陪伴孩子读书,这是一种高品质的亲子共读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手机干扰,妈妈就是全心全意的陪着孩子一起看书、读书。这样的陪伴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妈妈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这本绘本的故事,会让孩子更好吸收,又感到有趣。
3、父母不愿意读书给孩子听的背后,也是一种偷懒的表现。想想看,让孩子直接拿起书来自已读,多简单啊。说到要陪孩子读书,很多家长一定会找出各种理由:工作忙了,家务干不完,没空没时间等等。
但是,孩子成长是需要过程的,一上来就让他自己读,孩子是看不下去,习惯也无法养成的,我们何不在习惯培养时先引导一把,先陪伴一回,当孩子习惯养成了,他也可以不需要我们再来读书给他听了。
当然了,能够陪着孩子读书,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聪明的家长每天都会陪伴孩子成长的。
叛逆少年管教学校心理老师推荐阅读:
什么是道德许可效应?看完就能培养有自控力的孩子
2岁宝宝叛逆期怎么办?2岁叛逆何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