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教育学校的博客

招生咨询:400-8898-486

我们是如何有意无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

  我们是如何有意无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

  大家都知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我们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给孩子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以下情况是容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

  1.逗乐的时候

  我家孩子在家里玩的正开心,扮演着大怪兽,小兔子,或是猪猪侠。她爷爷就会忍不住的说,你就是猪猪侠里的那个鼻涕虫。“我才不是,爷爷你才是那个鼻涕虫”孩子答道。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跑到我的怀里来,说,我不是鼻涕虫,爷爷才是,妈妈,我不要在奶奶家,我们回自己的家吧。我跟孩子说:“爷爷没有真的说你是鼻涕虫,只是开玩笑说说的。”“我不要开玩笑,我们回家吧。”孩子说道。我立马就跟她爷爷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她是鼻涕虫,免得她闹。爷爷也能明白我的意思,马上跟孩子道歉了。

  2.去公园玩的时候

  我家孩子很喜欢去公园玩,一般带她出去的时候,她特爱捡公园里的树枝和落叶,一捡就是一大把,捡来的落叶边捡边掉。

  奶奶就要说:“贝贝,你是垃圾桶啊,枯枝败叶都要捡起来。”当时,孩子没什么反应。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家里,她一个人在垫子上,自己拿了一支笔在画。当她把小脸抬起来的时候,我看到她画的脏兮兮的小脸说:“贝贝,你的脸脏兮兮的,跟妈妈去洗洗。”“我不要去洗,我是垃圾桶,是脏贝贝,不用洗”。

  听了女儿的回答,我是又爱又恨呐,爱的是她的可爱,恨的是她不爱干净!没想到,奶奶随意的一句话,却让她印象这么深刻。

  我们大人在孩子面前说话真的是要慎言慎语,例如,小笨蛋,你就猪,脏鬼,小混蛋等词。孩子真的会把它当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们是如何有意无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

  家长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使用了不恰当的言语。

  首先呢,就是家长会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进行评判。诸如“你怎么这么笨”、“你太懒了”、“这个你可干不了”这类的。在这个时候呢,家长不是在诉说事实,而是在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语言,很容易就会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其次,家长非常容易产生比较心理。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我不如别人”的自卑情绪,从而贴上“我不如别人”的负面标签。或者利用自己孩子的长处,去比较其他孩子的短处,也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给自己贴上“谁都不如我”的负面标签。

  再次,家长会不自觉的使用回避责任的语言,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比如“我是不是和你说过”、“我你报了补习班了吧”,好像说过了就和自己无关,到了补习班学习就不用管了。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给自己贴上一些负面标签。

  最后,家长经常会威胁孩子。家长们是不是觉得我在危言耸听?想一想,有没有在非常生气的时候说过,诸如“我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就你这样的,以后饭都吃不上”。家长可能说过就忘了,但是孩子会非常害怕,从而呢,表现出讨好型的人格,也就越来越不敢在大众面前表达真实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现在的家长,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打孩子。但是有的时候家长们并没有注意到,语言的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会超过身体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停止暴力,和自己的孩子好好沟通。


  我们是如何有意无意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

  一、我们在潜意识里会依据自己以往的人生阅历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一个完美的模式,并希望孩子能达到这个模式的要求,以弥补自己以前在这个事情做的不完美。但是孩子和曾经的自己一个样,他要有一个成长学习的过程,他无法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完美的行为模式。然而我们却对这样的行为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并将这种行为化作一种负面的标签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二、遗传作用比你想象的要大。这里所说的遗传不仅仅是生理方面,也包括父母后天行为模式上的遗传。如果父母由于家庭及阅历方面的原因造成其行为和性格方面存在某些负面因素。其会将这些负面特性在与孩子的点滴接触中传到至孩子身上,并在无意间为孩子塑造了负面标签。

  三、某些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让孩子处于一个强压环境下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其不知道长期的高压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反应,一旦这种负反应不断的自我强化就会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最终让孩子的行为外化为一种负面的标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成长经历的东西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苛求这种成长按照我们的要求发展,毕竟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本身就不一样。


  温州叛逆封闭学校在哪

  浙江杭州叛逆孩子学校

  浙江正规叛逆学校

  浙江哪里有青少年叛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