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作为一名与抑郁症打交道的医生,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一些群体性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往往就是造成孩子们抑郁,甚至自杀的潜在原因。
父母的不当行为有哪些
都是做父母的,没办法评判别人是好是坏,但我可以根据我接触的抑郁症小患者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来推断出你想要的答案,哪些不当行为对孩子的抑郁和自杀有影响。
1.父母感情不和,尤其离婚
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怎么说呢,去年有一段时间连续收治了几名还在上初中或高中的青少年抑郁症小患者,几个小姑娘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共同特点,父母感情不和。其中有一个小姑娘父母常年争吵,对女孩也经常大声训斥。另外几个小姑娘都是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的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或是跟着父亲,或是跟着母亲,虽然父亲或母亲也很用心的去照顾女儿,但显然他们给不了孩子需要的全部情感。
记得一名小患者父亲不相信她罹患抑郁症,也不同意带她看病,她就跑去妈妈的城市,要妈妈带她看病,但妈妈以要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结果小姑娘差点在陌生的城市寻了短见。
2.父母更关注患者的兄弟姐妹
很多家庭并非一个孩子,可孩子多了就难免要面对一个问题,更关注谁,对谁更上心更好。尤其是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孩,或者说姐姐,更容易被忽略,被轻视。而女孩当然也想要和弟弟一样的关注,一样的爱,失望的女孩童年很早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心理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往往愈演愈烈,因为父母的偏心很难改变,甚至有些时候成年后还会被自己的父母要求去贴补弟弟生活。
压抑吗?不压抑吗?凭什么呢?同样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一碗水就算端不平也不该有太大的差别吧?有些不平衡的人可以隐忍这种不公,有些却更深刻的记住了这种无助的感觉,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悲观,产生抑郁,持续抑郁。
3.童年的负性经历
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里,有一点叫做童年负性事件,是指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痛苦的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比如在童年遭受家暴,创伤,或家庭聚变等。而童年负性事件不单单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更是可能引起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在内的大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童年的负性经历不单单可能导致发病,而且还往往会影响人格的形成过程,还容易导致酒精依赖或毒品依赖等物质依赖。
4.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上面提到的例子,在罹患抑郁症后,患者自身有强烈的求治欲望,但是父亲先是不相信,不认可所谓抑郁症,母亲又以照顾再婚家庭的弟弟为由拒绝了身在异乡的女儿。在女孩最需要父母情感支持的时候,父母双方都选择了不去支持女儿,所以女孩才出现了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进而出现了冲动轻生的行为。
所以,确诊患者,缺少家人情感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绝望情绪,出现轻生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最近几年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和我们的社会有一定关系,当然也和所处的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童年,有一个健康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一个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成长与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女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就在原生家庭。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分场合不辩理由的就辱骂,殴打孩子,在外人面前随意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怀疑自己,长大后,渐渐的自尊心的不足,自卑感的笼罩也就会出现抑郁或者自杀的偏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逐步的形成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在家庭里,父母总是与他人做比较,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或者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闻不问,父母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孩子不开心的来源,家庭渐渐对孩子来说可有可无。这会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逐渐自卑,对生活失去希望,越来越消沉,慢慢的就会有往抑郁或自杀的倾向。
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导致孩子抑郁或者自杀的因素很多,单纯就父母来说,一下这些因素可以导致孩子抑郁或者自杀。
1:父母亲严重程度的“自以为是”,不能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能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能认同孩子的想法、建议、合理要求。是孩子抑郁的重要原因。
2:简单粗暴,情绪激动,父母不能安静下来处理问题,不能用正确的、高智慧水平的方式方法处理、化解危机,是孩子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3:父母亲智慧水平很低,过度“溺爱”孩子,又乱管孩子,让孩子不能安静下来,不能正常的学习、成长、提高孩子的智慧水平,是孩子抑郁、自杀的原因之一。
爸爸妈妈要认真学习,做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是孩子成长成为合格优秀的孩子的保障。爸爸妈妈是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孩子就不会产生严重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可以避免很多很多的悲剧发生,孩子就不可能出现“抑郁症”和“自杀”事件。
浙江正规叛逆孩子学校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