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快点写完功课去玩就乱写的孩子,怎么引导?
凡事也不要太过度的乐观和正向思考,因为过度的正向思考有时候会因为太不切实际而降低行动力,反而让自己更失落。
在彼此理解后我们聊了整晚的延伸议题,儿子渐渐明白也试着学习如何慢慢调整自己,我想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或许不会在下一次就能调适到最好,但愿意去面对调整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最佳态度。
儿子的功课几乎从来不需要我在后面跟着提醒着,每天回家会主动完成(过程中有不懂的再问我或是一起讨论),之后再将所有作业和联络簿放在我的书桌上。
每周考试前的练习也是儿子自己主动复习,我们不会介入他为自己安排的学习,因为儿子明白那是他照顾好自己的责任。其实自主性算高的儿子让不少人称赞,也夸我们“教得很好”?
但我一直很想说的是,真正用心照顾好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是他自己的努力并不是我们的功劳,我们只是在旁耐心地陪伴和给予信任而已,因为我们相信他一定可以,即使慢也没关系,只要不停下脚步。
有一次遇到家长问我:“责任感,是不是要从小一前的那个暑假就开始训练?”我和家长分享,从小就要开始培养责任感,但不是逼迫孩子每天一定要完成几件事来练习责任感,而是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庭,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将孩子学习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几岁开始呢?其实一岁前就可以慢慢开始了呢!
儿子一年级时,每到了周二就会开始担心功课太多、会不会写完就天黑、只剩下一点时间可以玩、周二可以玩的时间好短......等,好多的不安都在每周二以爆炸的方式展开,刚开始仍在适应的时候也是常常写到伤心落泪,噙着满满的泪要我帮他加油打气。
不过在一年级下学期时,他居然想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利用下课时间”完成功课,当他跟我分享这个方法时,我觉得他真的好棒。那个挂着泪的小男孩已经可以学着自己去处理和慢慢面对自己的课题了。
虽然自主性高的儿子会做好该做的事也值得鼓励,升上小二后也比之前更为积极了,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也偶尔会因为“渴望”而乱了思绪,每到周二仍会战战竞竞地深怕在完成功课的同时,可以“玩”的时间也一分一秒的消逝了。
就像某个周二,他写功课虽然很认真但看得出来有点急,当他完成功课交给我检查时,我提醒他有二题需要再思考一下,他赶着收拾整理书包很心急也没好口气的说:“没有啊!就是这样没错啊!我快来不及了。”
妈妈我听到的当下,心情也变得不好了,“如果你觉得没有写错可以好好地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但是你的态度不对,请你冷静思考和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波动。”
“妈咪,我现在心情不好,因为我觉得快没有时间可以玩了。”
“我的心情也不太好!我了解你上了一整天的课,放学回家又要完成功课的心确实很累,但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有很想做的事情却没办法做的失落,不论是哪一种都不该将情绪丢给他人,这是伤害彼此的关系并不是互相尊重。”
听完我说的话,儿子头低低地沉默了很久跟我道歉,也和我一起讨论刚才发生的事要怎么样做才会更好。其实整个事件就只是因为担心“不能玩”而引发内在的不安,感觉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却大大影响孩子的一切。
“玩,是很好的一件事而且要认真地玩、用尽全力地玩、好好享受,不过很多事情都要找到平衡,如果过头了就会迷失甚至被『玩』这件事控制住。 ”
“被控制会怎么样?”儿子很担心的样子。
“被过度想玩乐的心主导控制,就无法专注眼前最重要的事,也可能因此产生更多的问题,反而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弥补和修正。例如该完成功课...等。”
“喔~难怪我一直很急,不想看错误是什么。”
“时间顺序”
专注在眼前最重要的事,先将要完成的事情依重要程度安排其时间顺序。
“延伸后果”
思考当下该做却不想做的后果会是什么,又能够承担或是影响了什么?
“重新规划”
再调整一次所有事情的顺序并预先做好规划。
“练习感受”
不需感到自责,在每一次的挫折里学到的经验,都是最好的感受教育。
“除了练习还是练习”
只有不断练习调适自己的心,才不会被欲望限制了心的自由。
最后我跟儿子说,凡事也不要太过度的乐观和正向思考,因为过度的正向思考有时候会因为太不切实际而降低行动力,反而让自己更失落。
在彼此理解后我们聊了整晚的延伸议题,儿子渐渐明白也试着学习如何慢慢调整自己,我想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或许不会在下一次就能调适到最好,但愿意去面对调整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最佳态度。儿子,加油喔!
大人也要和孩子一起自律
那晚的对话让我很有感触,其实这也是我们应该去认真思考的,人生一定难,所以需要属于自己的精神粮食支持、疗愈自己重新出发,但常常让界线模糊不清;无法做好自我管理,那么,原本是抚慰我们的精神粮食,却因没有拿捏好而助长了“欲望”,最后反而让欲望支配了我们的生活。
比方说:在工作多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吃上一口甜食,心里会感到甜甜的,确实也达到了正向的疗愈;但如果界线未被自己设立健全时,甜点就会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而且越多越好,发展到最后似乎离不开“瘾”,也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为了抒缓压力调整心境而吃,还是为了吃而工作。
这也让我想到很久很久之前,我和J心血来潮想看剧来放松一整天的压力,本来也是很理性的安排一天一集就好,但嘴巴说归说,还是阻档不了“没关系,再看一集、再看最后一集”的内心欲望,结果一天看了不止一集,晚上要完成的工作也自动被顺延,最可怕的是睡眠时间缩短,每天起床变得好痛苦!(根本自作自受啊!)
还好我们意识到了不能再这样荒唐下去,调剂身心和现实整个本末倒置了,所以做了很大的调整,最后没有被可怕的欲望拖着走,做得真是太正确了。
想想,我们不也和儿子一样吗?所以如果你/妳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时,其实是很正常的发展阶段,就不要再苛责他/她了,因为,我们是最平凡的“人类”啊!
尊重并同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气质,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一定比例的细腻与奔放,所绽放的光芒才更显得独一无二。
浙江特训学校老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