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父母是一次性给孩子几万块钱,还是每个月给生活费?
这样的问题你需要首先判断孩子是属于哪一类型的?
大手大脚消费型: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能一次性把钱给他,你给他多少,他容易把他花没了,花完之后还会找你要,所以必须要对他进行有节制,每个月给他打固定的钱。
量入为出的谨慎型:这样的孩子,你可以一次性的把各种费用都交给他,因为他本身就比较谨慎,而且花钱的时候比较有节制,懂得珍惜钱财不乱花,同时还能够培养他正确的理财观念。
有几个原则你要遵守:
不要冒险,不要冒进
很多父母认为上大学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所以原来从来没有给过他这么多钱,这一次应该让他试一试,然后就把所有的费用都打给他,其实这是一种很冒险的做法,这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就有可能他在面对这么多钱的时候把持不住自己。
时常监督,不能乱花
一旦把钱交到孩子手里,一定要了解钱的具体用处,不能让孩子乱花钱对孩子进行及时的督促和余额的查询,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一些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能让他乱花。
机动灵活,预防万一
我们应该大概算出孩子每个月需要多少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多留出来一些钱,给孩子做零花钱,要保证孩子在上学期间有一部分花销是能够自己做主的,一方出现意外情况孩子出现尴尬。
最后总结一句: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好,可以按照一个月一给的方式观察几个月,如果孩子确定了是量入为出的谨慎型的,那可以一次性的把钱再给他,如果孩子月月光,花钱大手大脚,那你就还按照原来的策略。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想到了20多年以前上师范的时候,每月也从父母手里申请生活费。
跳出农门事是每一个农家子弟的心愿,经过自己的努力,中考成绩优异考上了当地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兄妹三人都在上学读书,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养猪养鸡。
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每个周末我必须跟母亲骑自行车,带着两篮子鸡蛋去集市上卖,因为卖完这两篮子鸡蛋的收入,就是我下一周在校的生活费。所以更多的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易,师范的三年除了一部分费用是从伸手问家里要,另外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兼职,卖过报纸还当过家教,来减轻家里的负担。
工作以后,有一位同事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同事将自己的工资卡交给了孩子。得知这样的事情,以后我们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都觉得很惊讶。面对一个十七八岁,同事如此放心地将自己工资卡交给她。我们都很纳闷儿,但是同事道出了实情,因为孩子比较懂事,同时他告诉孩子这张工资卡,是我们这个家的所有经济收入。
这张卡里绝大部分钱要供你四年大学毕业,里面既有你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又有你四年的学费。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还问过同事卡里的钱会不会,像大家所担心的那样,早已经花的空空同事很淡定的回答到,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锻炼女儿理财能力,告诉孩子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孩子这四年的大学,没有像我们担心的那样进行过度消费,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来增加收入让她非常欣慰。
关于题主所说的孩子上大学生活费如何给的问题,是分年给还是分月给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观念,对自己的消费应该有所节制。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更多的会在经济上对孩子管得比较松,但是我觉得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应该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经济来源收入等等,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除了从父母手中获取生活费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或者勤工俭学活动增加收入,同时体会到赚钱的不易。
教会孩子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日常的日用品,有需要了可以买,不需要的不用买,不用跟同学比这个比那个,大学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学习上,一些生活的奢侈品没有用的,这也跟学习无关的,最好不要买。
近几年,一些大学生被校园贷等,其他高利贷套路的事件频频发生,更多的问题应该出在我们家庭教育上,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比较向往,一些奢侈品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而走向了一些捷径,最后弄得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一系列的极端事件发生。
如果孩子自己控制前科的能力比较弱一点不太会计划,经常花钱,手比较大,一般都采取每月给给一次钱的办法,这样能控制一下,让孩子形成理财的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家长的影响下学会了理财,特别理性,特别冷静,一次给上一年的钱也可以,孩子会自己做一个计划控制的非常好的,不会乱花,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
浙江叛逆教育学校老师推荐阅读:
给叛逆女儿的一封信 http://www.houdelzjy.com/a/245.html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http://www.houdelzjy.com/a/246.html
母亲写给叛逆男孩的信 http://www.houdelzjy.com/a/247.html
怎样教育叛逆期孩子 http://www.houdelzjy.com/a/248.html